close
幾天前 tweetybaby 去探望在深坑石碇邊界、松柏山莊入口對面平房後的「鑛務課 第二百三十号」,發現這邊土地正在招賣中,若成交之後,不久地面上的東西可能就會挖掉拆掉,所以必須趕快將基石移走;決定將它遷移到東南邊不遠、正好沒有基石的楓子林山。原本星期六就要成行,但想到星期四才下過不小的雨、地面可能還不太乾,所以多等一天讓地面多曬一下太陽。
直接殺到這裏來,拍下基石還在平地原位置的最後一幕。
之前都只有將基石豎起來或平放,所以沒注意重量,這次將它搬到車上時才真正感受到它的沈重,應該有十五公斤、甚至到二十公斤了吧!
來到石碇休息站對面的冷飯坑山登山口,將基石塞進背包、踏出還在平地的第一步就覺得「慘了」,背後沉甸甸的重量讓我雙腿要費比平常更大的力,開始上坡後更覺艱辛、較陡處甚至「舉步維艱」;到達冷飯坑山前竟然中途休息了一次,平常時剛出發又走這種很平緩的路線,絕對是一口氣走到、也只要花不到一半時間。
之後還有約 180 公尺高差,後段似乎都是陡上且還有必須拉繩子的地方,如果再背著基石走,大概還沒到就沒力了;出發前還計畫上山後再繞冷飯坑古道做 O 形路線下山,實際來走才知真是太高估自己、低估了基石的重量。真佩服那些日本時代、戰後背著基石到叢山峻嶺埋設的人,而且光是柱石就夠重了,他們可還有更大的磐石呢!也佩服登百岳長程縱走的人,要背著這種重量連走好幾天,我應該是很難辦到吧.....
回頭下山,騎車走楓子林山西側的產業道路上到山頭南側,在三叉路口停車,走入有明顯車跡的路徑。
順著輪胎痕跡一直走,這以前應該是有整修車道,只是久沒維護就變這樣了,但似乎還是有在割草,可明顯看出與旁邊長草的差異。
一路迂迴緩下,最後通到長芒草區,路徑還是很明顯、也有路條可依據;爬上小丘走林間清楚的小徑,走出林徑後是比較看不出路徑的雜草與芒草叢,但距離並不長、大致上跟著路條走、抓住方位就可通過;之後又進入林間,沒多久後就到達山頭,終於能放下背後的重物了。
在高處大石上可展望北邊。
開工,將基石埋在偏離路徑處、樹下稍空曠的位置。(由於底下有粗樹根,所以埋得並不是很深,但只要不踩上去或用力搖晃,應該是不至於傾倒)
近看:
原路退回停車處。
續行往上車道被用鐵門封鎖了,據說上面是屬於私人土地,設有馬場與相關設施。本來是上烏月山的最短路徑,但地主很不歡迎登山者,還養了多隻兇猛看門狗看守。
最軟的柿子沒得捏,只好改走別的路線了;騎車下山。
途中叉路可通往最難捏的上山路線——從白馬農莊經「白馬洞」(或稱「土匪洞」),要陡上很多。
不過我還是依然「吃軟不吃硬」;回到文山路、轉從烏月山西側的昇高坑路上山,到山南邊的台電保線路口下車,沿寬敞得連車子都可開進來的路徑前進。
到第一個叉路,路徑開始變窄、變陡。
之後經過幾座電塔,路徑不知為何都在電塔處做轉折。
接近山頭處最陡,其他地方則都還好;從登山口開始走約半小時,終於到達。
原路下山。
進入九月,明顯可感覺到白晝時間變短,下午五點多的天色已不像六七月時那樣明亮,所以安排行程時需要多注意。原本還想多摸麻竹寮山,但看來時間上應該是沒辦法,結束今天行程,回家。
今日行程路線:
相關閱讀:
直接殺到這裏來,拍下基石還在平地原位置的最後一幕。
(旁邊樹幹切面長了一群疑似「簇生鬼傘」)
這顆基石最早是在 2011 年二月時看到:
當時倒在平房後面荒廢菜園,旁邊一堆廢棄物 (2011/02 照片)
基石字跡被土糊住看不清楚 (2011/02 照片)
今年六月底再來時,平房後面的廢棄物已經清理掉了,可能是因為準備要出售土地之故。
旁邊已無雜物 (2012/06 照片)
基石上字跡也變得清楚多了,但總覺得基石的形狀好像不太一樣、變得比較方正了...... (2012/06 照片)
之前都只有將基石豎起來或平放,所以沒注意重量,這次將它搬到車上時才真正感受到它的沈重,應該有十五公斤、甚至到二十公斤了吧!
來到石碇休息站對面的冷飯坑山登山口,將基石塞進背包、踏出還在平地的第一步就覺得「慘了」,背後沉甸甸的重量讓我雙腿要費比平常更大的力,開始上坡後更覺艱辛、較陡處甚至「舉步維艱」;到達冷飯坑山前竟然中途休息了一次,平常時剛出發又走這種很平緩的路線,絕對是一口氣走到、也只要花不到一半時間。
冷飯坑山,125M
景美溪上游水源 保護區界15
之後還有約 180 公尺高差,後段似乎都是陡上且還有必須拉繩子的地方,如果再背著基石走,大概還沒到就沒力了;出發前還計畫上山後再繞冷飯坑古道做 O 形路線下山,實際來走才知真是太高估自己、低估了基石的重量。真佩服那些日本時代、戰後背著基石到叢山峻嶺埋設的人,而且光是柱石就夠重了,他們可還有更大的磐石呢!也佩服登百岳長程縱走的人,要背著這種重量連走好幾天,我應該是很難辦到吧.....
回頭下山,騎車走楓子林山西側的產業道路上到山頭南側,在三叉路口停車,走入有明顯車跡的路徑。
順著輪胎痕跡一直走,這以前應該是有整修車道,只是久沒維護就變這樣了,但似乎還是有在割草,可明顯看出與旁邊長草的差異。
一路迂迴緩下,最後通到長芒草區,路徑還是很明顯、也有路條可依據;爬上小丘走林間清楚的小徑,走出林徑後是比較看不出路徑的雜草與芒草叢,但距離並不長、大致上跟著路條走、抓住方位就可通過;之後又進入林間,沒多久後就到達山頭,終於能放下背後的重物了。
楓子林山,312M (原本無基石)
在高處大石上可展望北邊。
開工,將基石埋在偏離路徑處、樹下稍空曠的位置。(由於底下有粗樹根,所以埋得並不是很深,但只要不踩上去或用力搖晃,應該是不至於傾倒)
近看:
鑛務課
第二百三十号
原路退回停車處。
續行往上車道被用鐵門封鎖了,據說上面是屬於私人土地,設有馬場與相關設施。本來是上烏月山的最短路徑,但地主很不歡迎登山者,還養了多隻兇猛看門狗看守。
最軟的柿子沒得捏,只好改走別的路線了;騎車下山。
途中叉路可通往最難捏的上山路線——從白馬農莊經「白馬洞」(或稱「土匪洞」),要陡上很多。
不過我還是依然「吃軟不吃硬」;回到文山路、轉從烏月山西側的昇高坑路上山,到山南邊的台電保線路口下車,沿寬敞得連車子都可開進來的路徑前進。
到第一個叉路,路徑開始變窄、變陡。
之後經過幾座電塔,路徑不知為何都在電塔處做轉折。
電塔005
電塔006
電塔008
接近山頭處最陡,其他地方則都還好;從登山口開始走約半小時,終於到達。
烏月山(三貢嶺山),441M
土地測量局三等三角點 第六八三号、二等衛星點 N683
原路下山。
進入九月,明顯可感覺到白晝時間變短,下午五點多的天色已不像六七月時那樣明亮,所以安排行程時需要多注意。原本還想多摸麻竹寮山,但看來時間上應該是沒辦法,結束今天行程,回家。
今日行程路線:
相關閱讀:
- 或許會消失的松柏山莊鑛務課230基石 (童妍童羽,2012)
- 新北市石碇區 冷飯坑古道-冷飯坑山-楓子林山 (陽明山腳下的法蘭克,2012)
- 冷飯坑山、楓子林山 (morning mountaineering早安登山,2010)
- 冷飯坑古道登烏月山 (野地裡的龍葵,2010)
- 石碇冷飯坑古道登冷飯坑山、楓子林山 (翠湖居士,2010)
- 炙子頭山連走烏月山 (需仁的旅遊與心情點滴,2007)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