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連下了將近一星期的雨而無法出門;昨天早上有出太陽,但想賭看看是否今天若也是晴天則山路會比較乾,結果晚上就開始下雨了。接近中午時不再下雨,雖然飄毛毛雨的機會很大,但只要沒有大雨滴就沒問題;再不出門動一動,身體就要發霉囉!
因為很可能會突然下雨,所以決定走之前走過的附近幾個山頭,但反方向來走,順便補拍以前沒拍照的基石。
從福興路4巷山坡一直往上走到底,水塔旁就是上山的入口,沒多久就到了芳蘭山的分支「興福山」山頭。
興福山 (2010/10 照片)
又連下了將近一星期的雨而無法出門;昨天早上有出太陽,但想賭看看是否今天若也是晴天則山路會比較乾,結果晚上就開始下雨了。接近中午時不再下雨,雖然飄毛毛雨的機會很大,但只要沒有大雨滴就沒問題;再不出門動一動,身體就要發霉囉!
因為很可能會突然下雨,所以決定走之前走過的附近幾個山頭,但反方向來走,順便補拍以前沒拍照的基石。
從福興路4巷山坡一直往上走到底,水塔旁就是上山的入口,沒多久就到了芳蘭山的分支「興福山」山頭。
興福山 (2010/10 照片)
雖然走完蟾蜍山→芳蘭山→中埔山了,但仍沒上蟾蜍山的山頂,今天再來探看看。先爬上興福國中對面、福興路 95 巷旁的這個山丘當暖身。
從路邊的大墓旁就有階梯可以走到接近山頂處,再大蓋繞了一下就抵山丘頂 (後來才發現,在山丘另一側靠近寺廟的金爐旁好像有土路可走)
約 55M,有個被噴了黃漆的基石
這一帶從清朝開始,經過日本時代、民國政府,一直都是公墓區,直到十多年前才明令禁葬,所以山上到處都是墳墓。又除了少數幾小塊區域外都沒有妥善規劃,因此墳墓座向、位置、高低、大小都極不整齊,遇到沒路必須穿越時不是很好走。
在這附近住了二三十年,上山次數已不可數 (小時候常爬上山玩、現在是每年上山掃墓),但還沒有實際全程走過一次;很久以前就聽說蟾蜍山的這整條山脈西抵公館的「寶藏巖」、東可連上南港山、四獸山、土庫岳;直到十月底走經中埔山下往這方向的岔路時,才興起實際走一次的念頭。也許很少人會想來爬這種山,大概對於經過墳場都會覺得毛毛的、有些忌諱,但可能我從小就在這一帶長大,覺得是還好啦。
從興福國中對面的 95 巷進去,經敦南美景社區到底就有登山口 ,走上去再往下可通到武功國小附近的萬盛街,是早期通往公館一帶的捷徑 (古稱「七十二階」)
門牌約是 萬盛街 155 號
,所以走不到擎天崗還有理由;上次就從山腳下出發了,結果被芒草耗去大半時間而也沒能走到,實在是太丟臉了。今天就避開芒草區而走有明顯路徑的路線,總能順利走到了吧?
搭 S18 公車,在外雙溪的礁坑橋下車,過馬路轉進181巷,登山口就在寺廟對面。走完石階步道接上371巷,另一段登山步道入口就在民宅後面。似乎選了比較難走的路段,一開始就是高差一百多公尺的陡上,加上今天氣溫異常的熱,爬得滿身是汗。途中還找不到明顯路徑,硬穿過幾片竹林才又接上有路條的小徑;後段有稍微不是那麼陡,但還是不好走,直到接近山頂才變平緩。
11:00 鵝尾山 (無尾山),510M (土地調查局圖根點)
,今天就特地帶了長短草刀,準備砍出通路
搭 S18 公車到終點「坪頂古圳步道口」,沿著坪頂古圳步道接上萬溪產業道路,再往風櫃口方向走一段就到了往頂山溪山的登山口
11:04 登山口就在廟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