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本計畫要走個 C 形路線,但太高估自己久沒走長程、大為衰退的腿力,結果就是半途放棄。
前一天白天出太陽,但今天凌晨卻下起雨來了,害我擔心無法出門,還好白天就又放晴了;特地再多等幾小時到接近中午時才出發,看山路會不會比較乾一些、不會太過泥濘。
從中和與新店交界、景新街與安和路的交接處開始上山,登山口就在機車行的旁邊,有指示牌與路線圖。一開始是稍陡的泥土階梯,中間參差幾小段平坦的路;途中有很多從通往山下的小路,要認清楚避免走錯。接近山頭更是非常陡,是最辛苦的一段;從陡上段抵達稜線後向左走,馬上可看到基石。
外挖子山,123M
![]()
北水 三角24号
![]()
回頭,之後就是沿著稜線一直走;途中有時必須陡上的小山頭,但有些會有繞山腰的小路可避開,只是路徑可能都有點小、危險性也比較高,要非常小心。
在某個小山頭上展望北邊:
到達一處設置了鞦韆等遊樂器具的空地,稍休息並展望東邊:
繼續走,到達「光明頂」,有顆四等衛星點。
北縣 四等衛星控制點 GE05
![]()
越來越接近南勢角山了,可以看到山腰的烘爐地土地公。
又是一個小山頭,有顆不明的基石。
又一顆四等衛星點。
北縣 四等衛星控制點 GE02
![]()
過了通往南山福德宮的路之後,就是往南勢角山的步道,接近山頭處又是陡上階梯,辛苦爬上。
風爐塞山 (南勢角山、烘爐地山),302M
![]()
土地調查局三等三角點 第六五四号、二等衛星點 N654
![]()
在旁邊的涼亭休息,展望北邊。
休息過後,繼續順著稜線步道前進。看到標著「都計樁」的鐵蓋,裏面應該有基石或鋼標吧,可惜沒帶起子之類的工具,沒辦法打開來看。
看到嵌在水泥上的聯勤測量對圖根點鋼標。
聯勤 圖根點 中和15
![]()
路旁又有四等衛星點。可能因為稜線是中和與新店的分界,所以衛星點就沿線設立吧。
北縣 四等衛星控制點 GG09
![]()
經過有一片草地的休息區後往下,遇到彩蝶社區的小門;以為有門禁管制所以不敢進去、從旁邊繞下到柏油路,再順著方向上山、經過幾間民宅之後走水泥階梯上山,接回登山步道。
走了一段土路之後開始出現石板步道和路標,不久後在左手邊有往上土路,應是陡上五尖山的路;由於可省去繞路的時間,就由此上山。雖然很陡,但大多有繩子可抓、可省去不少力氣。到達山上後,基石在被人破壞的綠色鐵網內。
五尖山,328M
![]()
省府地政處 四等三角點 NO: (編號不明)
![]()
往北走,從土路往下再回到石板步道。不遠處又一顆四等衛星點。
北縣 四等衛星控制點 GG26
![]()
經過一個往右的岔路口後不入後不遠,又有個往右上的路,旁邊樹上標「牛埔頭山 3 分鐘」,取之;大致上還算平緩,很快就走到。
牛埔頭山,277M
![]()
建設廳 礦補第2010号
![]()
繼續直行可以下山接上往圓通寺的步道,不過打算再多去清水大尖山,所以原路退回;沿步道前進,到達稱為「新加坡」的小山頭休息處。在下去的路口旁又有四等衛星點。
北縣 四等衛星控制點 GG10
![]()
從階梯陡下,接上另一段石板步道;往西走經過幾間看似寺廟又像是住家的建築,再接上石板路,然後到達土城永豐路尾小巷子柏油路。
先往左轉、依據路標的方向走,穿過建物遮雨棚、經過小小的公園後往右走土路,沿路平緩沒什麼坡度,很快就到達一座電塔,這裏就是沒有基石的「二尖山」。
二尖山,230M
![]()
原路回到剛才從石板路接柏油路處,正對面就是上清水大尖山的路。覺得大腿開始怪怪的、肌肉有點抽搐,趕緊在石階上坐下休息,稍微恢復後再繼續前進。
前段是平緩的路,接近山頭時又開始陡上;結果大腿的狀況變得嚴重,只能慢慢輕輕地走、必須隨時停下來放鬆大腿;走走停停數次,終於到達山上。
清水大尖山,274M
![]()
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谷(01)
![]()
下山時大腿肌肉比較不用出力,就沒有再出狀況。再原路回到「新加坡」下方,走牛埔頭山北側的石板步道往圓通寺方向去,一路很平緩。接近公墓區時石板步道又變為土路,但沒有太大坡度,仍可順利前進。
在快到圓通寺之前的「玉皇宮」附近時開始有坡度比較大的上坡,走沒幾階,大腿就又開始出狀況;加上誤以為有不用登上山頭、繞山腰的路,往下走了一段才發覺有誤,但已經沒力氣再回頭爬上山了,只好放棄原計畫的行程、繼續走山路往下、接抵員山路、再走圓通路到中和的公車總站搭車回中午的出發點騎車回家。
沒走的外南勢角山 (國旗嶺) 只好下次再來了。
今日行走路線:
實走:外挖子山→南勢角山(風爐塞山、烘爐地山)→五尖山→牛埔頭山→二尖山→清水大尖山
![]()
相關閱讀:
- 從清水大尖到外挖子山 (郊外踏青去,2007)
- 圓通寺 - 新加坡 - 五尖山 - 南勢角山 - 外挖子山 (山野寄情,2010)
- 外挖子山,南勢角山(,五尖山 (獨步山林間,2007)
- 原打算繼續走的: 復興國小國旗嶺玉皇宮P型縱走 (西咖咖的休閒隨筆趴九,201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