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上次是從內湖過來,所以走不到擎天崗還有理由;上次就從山腳下出發了,結果被芒草耗去大半時間而也沒能走到,實在是太丟臉了。今天就避開芒草區而走有明顯路徑的路線,總能順利走到了吧?

搭 S18 公車,在外雙溪的礁坑橋下車,過馬路轉進181巷,登山口就在寺廟對面。走完石階步道接上371巷,另一段登山步道入口就在民宅後面。似乎選了比較難走的路段,一開始就是高差一百多公尺的陡上,加上今天氣溫異常的熱,爬得滿身是汗。途中還找不到明顯路徑,硬穿過幾片竹林才又接上有路條的小徑;後段有稍微不是那麼陡,但還是不好走,直到接近山頂才變平緩。

11:00 鵝尾山 (無尾山),510M (土地調查局圖根點)
鵝尾山 510M


往前繼續走是較高的另一山頭,有個不知名的基石

11:10 鵝尾山另一山頭,527M (不明基石 1 號)
鵝尾山另一山頭 527M


繼續前行會接上大崎頭步道,然後到往平等里、頂山的十字路口,這裡有座涼亭和台北市政府的步道打印台

11:28 清風亭
清風亭


直行涼亭旁的山路,沿途路徑明顯

穿越兩旁杉樹的步道
杉樹步道


沒多久就到新圳頭山 (很多人都說這裏又名「瑪礁山」,但我不這麼認為)

11:43 新圳頭山,550M (四等三角點 北市都計137)
新圳頭山 550M


繼續前進走「內雙溪古道」,沿路都是稜線山路

不明品種,但很像不是真菌、而是「原生生物界」的某種「黏菌」
?


「大裸緣梅衣」(Parmotrema tinctorum)
「地衣」是苔藻與真菌組合的共生生物,一般都算在真菌類
大裸緣梅衣


到達「陽明山農場輔導會」的界碑,在此左轉準備改走「內寮古道」

陽明山農場界碑


這條古道並非完全都在溪的同一側,有時會跨到對面去;但我們沒注意到這點,在該過溪時沒過去,而是在同一岸硬闖,結果多費了些時間,但幸好這裏草木還不太茂密、沒有太遠就又接上原路徑了,沒有耽誤太久。

途中停下用餐與稍休息後續行,然後向再向西轉改走「竹篙山步道」。接近山頂處是開闊草原,當然就是牛隻的活動區域,遍地都是足跡與牛便。

13:42 竹篙山南峰,714M (北市地測精幹點 市196)
有些地圖把這裏標成「瑪礁山」,但我認為瑪礁山應該是在更東邊
竹篙山南峰 714M


繼續前進。走高高低低的土路、穿過竹林旁的稀疏樹林後植物樣態整個不同,通往竹篙山的路上出現像是中級山的低矮芒草樹叢,視野非常開闊。

往竹篙山


但接近竹篙山山頂時,又出現比人還高的芒草叢了,還好密度不高、路徑很明顯,並沒有造成太大妨礙。

接近竹篙山山頂的芒草


一穿出芒草叢,就是竹篙山主峰

14:16 竹篙山 (水井尾山、內寮山),831M
竹篙山 831M 山頂碉堡

展望七星山
展望七星山


只看到陽明山農場輔導會的界碑,穿進草叢中也沒找到應有的基石;只好放棄,繼續往擎天崗前進 (回家後查詢後得知,原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、北市都計235 四等三角點都早已不見了)

擎天崗方向


從擎天崗遊客中心附近的土地公廟 (嶺頭喦福德宮) 旁上山;雖然也是比人高的芒草,但已有熱心人開闢出明顯路徑,循著走就可順利到達山頂

15:02 擎天崗山,790M (四等三角點 北市都計144)
擎天崗山 790M

回望剛剛走來的竹篙山
剛剛走過的竹篙山

七星山
展望七星山


後方沒有路,只能循原路下山

旁邊有個大空隙,底下是水泥碉堡,差一點就摔下去
碉堡


下山途中略往右偏,結果變成從土地公廟右方的涼亭旁出來,坐在涼亭裏的小姐似乎被我們這兩個突然從芒草裏冒出來的人嚇到

順著中湖戰備道走,看有沒有路可上擎天崗山旁邊那座半黑半白的山 (黑色是樹林、白色是芒草),繞了半圈山腳仍完全看不到路,放棄。而後方的七股山則似乎有點難度,今天時間可能不太夠了,也放棄。

從馬路對面的小路走向冷水坑步道,經過一座觀景台,前方有一片綁了刺絲的木頭柵欄,就是往「雞心崙」的入口。這裏也長了整片芒草,但密度還好,很容易就可穿過;邊對照 GPS 確認方向無誤邊前進,就到了最高點。據說這裏是清朝時擎天崗駐兵點之一「河南營」所在

15:55 雞心崙,757M (北市地測精幹點 市201)
雞心崙 757M


原路折返回觀景台,左轉冷水坑步道

長在樹洞中的不明品種
?


經過菁山吊橋

菁山吊橋


到達冷水坑遊客中心,等搭公車下山。結果最後一班 S15 在擎天崗就已客滿了,沒辦法上車。本來想走兩公里到菁山露營區搭 S15 的區間車,正好陽明山的循環公車 108 來了,搭到陽明山總站再轉車下山。


相關閱讀



arrow
arrow

    Wayne 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