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了好久的 XPC 終於掛了,享年 5.5 歲...

xpc2003.jpg

它的基本資料:

  • SYS:浩鑫 Shuttle 準系統 XPC,型號 SN41G2
  • CPU:AMD Semprom 2600+ (剛買時是 AthlonXP 2200+,且沒半年時曾經燒壞換過;兩年前又在網拍買了現在這個來換)
  • MB:浩鑫的準系統主機板 FN41,nVidoa nForce2 晶片組,內建 nVidia GeForce4 MX 顯示晶片
  • MEM:Apacer DDR333 512MB * 2
  • HDD:WD IDE 80G (剛買時是 Maxtor,三年前因為出現怪聲而換成 WD,原本的就拿來外接當騾子專用碟)


去年底就開始有點問題,常常跑到一半就出現藍底白字,在更換電源供應器後硬是撐了下來。沒想到多撐一年後又出現一樣狀況,這次連在號稱穩定的 Linux 系統下一樣當機連連,只好換掉... 算一算,這台算是從我開始玩電腦之後,使用最久的了。

(這裏要特別鞭一鞭浩鑫的工程師,送修時不會拿另一組POWER來交叉比對,竟然直接插電後沒反應就說沒辦法修;結果我自己換了個POWER就可以繼續用。雖然是過了保固期,但又不是不會付維修費,認真一點檢查嘛,真是不夠專業!)


回顧我擁有的電腦:

第一台 (1992 - 1994)

  • CPU:286-10
  • MEM:1MB
  • HDD:Seagate IDE 120MB
  • VIDEO:單色,之後換成 Trident SVGA


這台是我的「啟蒙機」,一切電腦知識都是從這台電腦上學來的。

那時是高二,當時台灣的電腦風氣還不算高,課堂上的計算機概論還在教 DOS 的使用法跟 BASIC 語言,家中有電腦的人應該不到5%,學生有電腦大概都是拿來玩電玩,也沒什麼資訊應用。已經忘記當時是用什麼理由說服家裏出錢買電腦了,只記得當時跑到光華商場花了將近兩萬元買了台「彩色」點陣印表機、120MB 硬碟,主機跟單色螢幕本身則是從某親戚家搬來的。後來用升高三的暑假打工賺到的部份薪水 ($7000) 換成 14" 彩色螢幕。雖然配備不怎麼樣,但在當時 DOS 環境下已經很夠用了 (我都是拿來跑 DOS/V 遊戲 )

(印表機是 Citizen GSX-140+,當時少見的彩色印表機,使用四色彩色色帶,換一次要價 $500,而且還很難找到有在賣的地方。買來後其實印沒幾次,真不知當時為何會想買這個... 只有某次幫女同學印了張彩色的班上通訊錄,算是印象中最有用的一次了   。最記得的應該是大一時在宿舍印某科的報告,結果被隔很多間的同學抱怨說點陣聲音太吵... 畢竟當時已經進入噴墨印表機的時代了。這台印表機最後在大學畢業入伍前的期間,上網免費送給人了)

當時資訊流通仍不普遍,Internet 仍是大學間實驗性質的學術玩具,講到「網路」,指的當然是公司、機構內的區域網路,而BBS主流仍是用數據機撥接連線、私人架設的 dial-up BBS。高三時花了$500接收了同學的二手 2400 bps 數據機,開始了我的網路生涯 (或者該說是「開始沉淪」?  (這台數據機用了一年,又花了$4000 換成 14400 bps 的)


第二台 (1994 - 1996)

  • CPU:Intel 386 DX-25 (之後換成 AMD DXL-33)
  • MEM:2MB
  • HDD:Seagate IDE 120MB (原本的)
  • VIDEO:Trident SVGA (原本的)


從鄰居那接收來的主機板、CPU跟記憶體,因為是 386,勉強可以跑 DOS 晚期 DPMI 保護模式的遊戲。後來幫親戚換電腦,又接收他原本的主機板和 CPU

這時 MS Windows 已經開始流通很廣了,前期主流仍是 Windows 3.1,但仍有多數人還在 DOS 下作業 (畢竟 Windows 3.1 仍要在 DOS 下啟動)。到了1995 年,Windows 95 出來之後,一切漸漸改觀了...


第三台 (1996 - 2000)

  • CPU:Cyrix 6x86 P120+ (之後換成 IDT Winchip C6 240)
  • MEM:EDORAM 16MB
  • MB:華碩 P55-TP4
  • HDD:Quantum IDE 1.2G
  • VIDEO:S3 Trio64+ 2MB VRAM


大一下學期換的,約 $40000,配備總算是跟上時代了。裝 Windows 95/98,陪伴我度過大學時期,用來上網、打報告、玩遊戲、聽音樂

(在半年之後,將數據機從 14400 bps 換成 28800 bps;又一年後則換成同學給的 56000 bps 數據卡)

回想起來,似乎是從這時起就開始「買在高點」,每次買好之後硬體價格就開始大跌... 像這次買的 16MB 記憶體,當時要價 $16000,但沒兩三個月之後價格就大跌到一半


第四台 (2000 - 2003 [~2008])

  • SYS:華碩 M8365B 筆記型電腦
  • CPU:Intel PentiumIII-650 MHz (之後換成 800 MHz)
  • MEM:128MB (之後換成 192MB)
  • HDD:Fujitsu 10GB IDE
  • DVD:Toshiba 2.4x DVD-ROM
  • VIDEO:13.3" LCD


服役時為了往返外島時方便攜帶而買的,約 $65000,主要拿來在睡覺前打電玩用,或是返台時上網 (跟上一台一樣,買了之後沒多久筆記型電腦就開始降價...)

被華碩寫得超爛的驅動程式給氣死,不知怎麼寫的,會讓電腦不定時當機。直到後來改灌 Windows XP,全都使用內建的驅動程式後才能安心使用。但這配備跑起 XP 實在非常痛苦,之後用了 XP Lite 跟 nLite 精簡系統之後才好一點,但這已經是第五台電腦服役之後的事情了,這台筆記型電腦已很少使用,是後來為了出遊時拿來存東西,以及帶著放照片影片給人看才又搬出來用,不然都一直擺著積灰塵。

如果只是拿來當出門旅遊時的攜帶機 (只是跟現在的機型相比之下有點重)、或是偶而拿來上網 、打打文書之類的用途,應該還能撐一陣子,像去年 XPC 送修時期,就是用這台頂著。只是前幾個月因為不小心撞到,螢幕可能是接頭接觸不良,顯示出了問題... 只好擺到網拍上便宜賣,看有沒有人要拿去修看看


第五台 (2003-2008)

就是上星期掛點的這台,在很多人眼中可能已算是很落後的配備了,但我並不跑 3D 遊戲,只是拿來上網、文書作業、看影片而已,如果不是疑似主機板掛掉,搞不好還可以再用個兩三年哩。結果也只好擺到網拍上便宜賣...


第六台 (2008- )

  • CPU:AMD Athlon X2 5600+
  • MEM:Kingston DDR2-800 2GB
  • MB:華碩 M3N78-EM,nVidia GeForce 8300 晶片組,內建顯示
  • HDD:WD SATA2 500G

新機服役,希望能打破前一代的紀錄
(雖然喜歡準系統體積小,但比較之下覺得還是貴很多,就決定用一般的機殼和主機板...)


相關閱讀: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yne 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